甘南藏族自治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平台甘南藏族自治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平台

思想源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

互联网+农业: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的新思路

来源:本站提供 点击数:1 【打印】 【返回】

当前,我国农业已从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高品质农产品转变。然而,在农业供给侧方面,因农产品销售难、价格波动大,往往是增产不增收;在农业需求侧方面,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但安全、放心、优质的农产品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真假难辨,且供应不足,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由于农业生产数据化、信息化、互联网化程度较低,优质农产品的信息难以传达给消费者,导致优质无法实现优价。因此,要以“互联网+农业”为核心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农产品的“价格周期循环”
  农产品供需矛盾形成的根源是“价格周期循环”。事实上,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相对长,从生产到餐桌,需要经历生产—收获—收购—批发—零售这条较长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中,上下游关系以买卖为主,价格随行就市,根据供需变化浮动,导致了农业生产波动较大,难以保障农民利益。在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体制下,大多数农产品还是由数亿分散的农户进行生产,农民种什么、规模多大,采取什么技术手段,自主权在农民手中,政府部门只能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况且大多数农民市场经营观念不强,市场供需变化信息不灵,决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是某种农产品当年市场价格高,下一年便一哄而上;当年市场价格低,下一年生产者寥寥,使生产总是滞后于市场供需。
  从农业生产实际看,我国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风调雨顺的年份,农产品丰收,供过于求;如遇较大自然灾害时,农产品歉收,供不应求。这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格局,造成了农业生产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导致市场上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矛盾。农产品的生产,常常在价格上涨—加大生产—价格下跌—减少生产—价格上涨中周而复始地循环。
  “互联网+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打通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之间的壁垒,解决农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当前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当前,“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互联网+”呈现出更多的活力和高参与度,这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互联网+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用“互联网+农业”来武装农业、提升农业,实现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依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互联网+农业”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在生产管理环节,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精准化,可持续发展,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市场营销环节,改变消费习惯,生产和消费有效对接,形成以消费引导生产的市场机制。在管理服务环节,可以建立更加有效的数据采集与决策综合性云服务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等追溯监督管理机制,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与服务效率。在本质上,“互联网+农业”还能通过将生产过程数据化,解决农业营销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失衡的问题。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路径
  目前,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覆盖到乡村,有24个省市县区在阿里平台设立了“特设馆”,在淘宝网正常经营注册的村镇网店更是达到160多万家,其中经营农产品的网店已经达到40多万家。多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全民应用,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提前介入。首先,要对现有的农资服务进行标准划分与信用准入,规范包括种子、农业、兽药、肥料等在内的农资服务,同时提供安全绿色生产技术支持,确保源头上无生产风险与产品质量的隐患。其次,在农业生产阶段,通过产业融合与大数据支撑,对需求与渠道进行相对精确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对上游进行回溯,形成订单式生产模式。再次,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使农业生产的质量信息可视化。这既有利于取得终端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证农产品质量监管与质量责任追究。最后,在流通和加工阶段,利用工业化储存、运输、加工体系,实现农产品快速流通,同时通过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避免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的价格剧烈波动。
  全程参与。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合理预测需求信息,指导种植规模,让产销之间形成合理的平衡。其中,在农产品销售一侧,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各方可信任的第三方企业,专门从事优质农产品交易,并且能够长期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有足够丰富的供货品种,有足够强大的持续供货能力。这个第三方企业要有充足的产品追溯能力,能够追溯到生产源头,实现“良币淘汰劣币”效应,同时通过合理的产品溢价,让生产者得到正向的激励,即生产绿色农产品,能够获得比普通农产品更高的效益。而第三方企业同时也建立惩罚机制,对于以次充好的行为,予以降低信用评级,直至取消供货资格,让诚实经营种植绿色优质产品的农民受益,把投机取巧者淘汰出市场。同时,这个第三方企业可以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建立可信赖的桥梁。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大数据,又可以用于预测需求,进而指导生产,避免盲目种植带来的浪费。
  融合渗透。“互联网+农业”,通过信息化与物联网技术在产业中的全面应用,加速推动涉农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使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新功能不断开发、农业门类范围不断拓展、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要素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提升,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迈上新台阶,从而实现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多家共赢的局面,将农业引入可持续绿色发展轨道上来,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同时,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形成持续增长的乡村消费市场。

上一篇:站在发展前沿探索新城新区建设

下一篇:一 身 赢 得 百 邪 不 侵